古橋橋樁遺存
西部網訊(記者 敬澤昊)在3月12日公布的陜西2022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中,西安三殿漢代古橋作為唯一一個首次公開的項目而引人注目。從去年9月份開始,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為配合城市建設項目,在西安紅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西北側(西距浐河400米)發掘清理出一座漢代古橋,填補了這一區域內古橋遺址的考古空白。
重見天日的874根橋樁基本上成排分布,呈西北-東南走向,組成了一座長74.64米,寬20.54米的古橋。根據木樁分布情況及碳十四測年數據分析,發現較明顯的規律,方形木樁和圓形粗木樁年代較早,布局較規整,應為西漢早期始建橋梁時所建;大部分圓形細木樁位于方形木樁、圓形粗木樁之間,分布規律性不強,且年代較晚,或為西漢至東漢時期修補橋梁時所立??脊殴ぷ髡咄ㄟ^觀察解剖溝剖面,發現橋樁之上存在著多層因河流流動及改道形成的沙層和卵石層,說明在橋梁廢棄后,該區域經歷了多次河流沖刷及改道。
古橋橋樁遺存
據了解,該橋位于西漢白鹿原陵區與長安城之間,且正對薄太后南陵和漢文帝霸陵,應該是帝陵營建這一漢代重大國家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,極有可能是史書記載的“南陵橋”。而據史料記載,在漢宣帝時期,這座橋曾經出現了問題,導致“衣冠道(上陵祭祀專用道路)絕”,當時的太常(九卿中負責禮儀的官員)孔臧也因此被免職。
編輯:媛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