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光訊(賀迪 記者 鄭亞雷)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病房里,一對父子引人關注。
父親坐在床邊,寵溺地摸摸兒子安安(化名)的頭,和他說著今天的新鮮事,側臥在病床上的安安“咯咯”笑著,在尋常家庭里很溫馨的一幕,對他們而言,是“劫后重逢”。
一場意外 11歲男童變植物人
“安安雖然現在還不能下地走路,但他的恢復狀態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了,”安安的父親(以下簡稱“安父”)回憶說,接到學校電話的一刻,他整個人都崩潰了:“那是2022年9月21日,安安在學校遭受了意外,他昏迷了。”趕到甘肅天水當地醫院時,安安雙眼上翻、口吐白沫、四肢抽搐、意識不清,經過搶救被宣判為“植物人”。
自從安安發生意外后,安父辭去了工作,日夜守候在兒子身邊:“平時我忙工作,陪安安的時間有限,希望他不要害怕,醒來睜開眼就能看到爸爸。”
一場意外摧毀了一個家庭,當地醫院搶救回安安的生命,卻無法喚醒沉睡的他。
在當地醫院的建議下,帶著呼吸機的安安連夜從甘肅轉診至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。
安安的頭顱CT提示,彌漫性腦水腫,腦皮層壞死。“慢性意識障礙俗稱植物人,按照嚴重程度分為植物狀態和微意識狀態。微意識狀態的植物人雖然無法執行指令,但大腦可以理解指令的內容。對外傷所致昏迷的患者來說,6個月是促醒的黃金期,越早開始康復治療,越容易促醒。”已經成功促醒16位植物人的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腦科醫院副院長賀世明介紹,時間對界定“微意識狀態”意義重大。
經過神經影像學系統評估,結合量表評分,病情討論,賀世明團隊認為已脫離危險期、仍處于淺昏迷狀態的安安為突發意識障礙,且符合微意識狀態診斷,腦深部電刺激(DBS)可能是唯一能喚醒安安的希望。
“也就是說,安安有醒來的可能。”醫生的這番話如一顆深水炸彈投放在安父心上,自安安患病以來,他從未想過放棄。
無影燈下,安安躺在手術臺上,他將要接受雙側腦深部電刺激術(DBS),通過植入大腦中的電極發放不同頻率的電脈沖,刺激到大腦中的相關核團和皮層促進清醒。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,在眾多的核團中找到目標核團十分困難,固定頭架、MRI掃描……賀世明副院長在神經外科ICU主任馬濤的配合下,使用DBS促醒靶點精準定位,將一根微米級別的電極植入腦內的目標核團。
他笑了,爸爸哭了
術后10天,在植入電極的刺激器開啟的瞬間,安安的面部表情出現了微妙的變化。安安的主管醫生張超楊捕捉到了這一變化,及時與監護室外的安父分享喜悅。
1個月后,安安的肌張力較前明顯減低,看到周圍朝夕相處的醫護叔叔、阿姨,安安不再因畏懼而蜷縮在枕頭邊,雖然他還是失語的狀態,但他能通過表情表達自己的情緒,對感興趣的物體,安安有明顯的肢體意向。
植物人的恢復過程是漫長的,做表情、發出聲音、打哈欠、伸舌頭……他的每一點變化都似嬰兒的成長令人欣喜。
孩子與安安同齡的護士長韓海靜能明顯感知到這一切,像記錄自己孩子的成長一樣,韓海靜也留意著安安的每一點進步。
“他笑了!”韓海靜驚叫道,像是嬰兒認出了母親般,安安第一個對朝夕相處的韓海靜露出了微笑。聞聲而來的醫護們圍在安安身邊,看著他溫暖的笑容,如此治愈人心。
嬰兒啼哭來到這人世間,愛他的人都笑了。安安笑著睜開眼,眼前的安父卻哭了。
轉眼是2023年的春天,已從神經外科轉科的安安逐漸可以根據指令配合坐起、注視、伸手,對感興趣的東西拿起觀察,安安能自己抓握吮吸最愛的AD鈣奶,見到陌生的醫護他會先觀察,熟絡了后會靦腆地笑,對認可的事情也會發出聲音表示贊同。
安父肩上的擔子輕了,身上的擔子卻更重了,他邊扶起側臥的安安,邊笑道:“安安現在胃口越來越好,早餐能吃兩個雞蛋,剛做完手術時51斤,這才短短半年,又長了30斤,我都快抱不動他了。”話語里全是幸福。爸爸說,這是甜蜜的負擔。
安安現在已經清醒,下一步是解決失語和下肢功能障礙,他的康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但是我們相信有愛就有奇跡。
“我不會放棄,只要有希望,我會一直帶他治療下去。”如半年前即使身處深淵谷底,也要探尋照亮黑暗的光芒一樣,安父握著安安的手,如此篤定。
世間萬物皆無答案,唯有去經歷。畢竟,天總會亮的,沒有太陽也會亮的。
編輯:程珂